夜幕四合,沙洲湖畔华灯初上。坐拥270度湖景的“源书房”如一盏温润的文明之灯,点亮城市夜晚的静谧一隅。市民手捧书卷、轻啜咖啡,于粼粼波光间定格一段安逸美好的阅读时光。
与书房隔湖相望,“港城大学城夜市”启幕,烟火升腾、人流如织,100多个流动摊点有序经营,既破解了占道难题、净化了街区环境,更激活了夜经济的一池春水,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城市新坐标。
在张家港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的过程中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始终将文明视为发展的精神魂魄与骨架。今年以来,当地统筹推进文明创建、文明实践与文明培育,推动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,让文明化作市民日常中温润如诗的风景,更成为城市跃升的内驱力。
9月20日,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的大街小巷。环卫工人仔细清理道路污渍,志愿者弯腰捡拾垃圾,物业人员协力清运废旧家具,沿街商户也主动整理门前物品。这是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每月一次的“洁净家园日”。多方力量分工明确、协同作业,共同擦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。
作为张家港的城关镇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的城市面貌早在城市建设中焕然一新,今年当地大力推进的“净美杨舍”行动正是在这高起点上的一场“更美接力”。
区镇将每月第三个周六固定为“洁净家园日”,聚焦居民小区、街巷道路、农贸市场等与群众息息相关、环境易反复的区域,持续开展深度清洁与秩序整治。三个月过去,楼道更加整洁,市场秩序井然,背街小巷容颜焕新,一幅文明和谐的“杨舍美景”徐徐展开。
这场净美行动远不止于大扫除,更成为涵养文明新风的重要窗口,推动美丽从“一时”走向“持续”。
在城东花苑的微花园里,柠檬、蓝雪花、飘香藤开得正好。居民钱仁德手持花艺剪,一边修剪枝叶一边笑着说:“在这里坐一坐、聊聊天,满眼都是花,心情特别舒畅。”这个建于2009年的动迁安置小区,通过居民自愿捐花、认养绿地、共享工具,已然变成邻里共筑的“花园家园”。
在南苑社区,曾经的私垦绿化带变成了“蔬心菜园”和邻里交流驿站;在勤丰社区,“花园主理人”让闲置绿地变身“共享花园”;商户主动落实“门前三包”,修车铺业主积极清理废旧轮胎……一桩桩“小事”汇成文明长河,一次次参与凝聚共建合力。
当地还推进“三微”项目叠加更多文明细节——“微创意美化”将窨井盖、电表箱变成一幅幅彩绘,昔日的“边角角落”成为居民眼中的“金角银边”;“微改造提升”在老旧小区增设集中晾晒点、规范小广告张贴栏,让便民服务更贴合实际需求;“微配套便民”则瞄准不同群体的生活所需,通过“定向”服务设施,把细致关怀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每天早上8点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西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。图书馆内,老人静心阅读;助餐点前,居民有序排队;创业站里,残疾人朋友正在学习手工技能……这个由医院改造而成的6000平方米空间,成为周边居民“来了就不想走”的文化客厅。
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,为何没有进行商业开发,而是建成公益场所?西门社区党总支书记潘艳丽道出原委:“社区老年人、儿童和残疾人占比近50%,群众最盼的,就是身边有一个能照顾‘一老一小一残’的公共空间。”如今,这里常态化开展5大类30多项服务,辐射周边4个社区10个小区,真正实现了“群众在哪里,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”。
从“一站服务”到“全域覆盖”,文明实践网络织密基层幸福线。目前,区镇串联起“共建单位、职能局室、伙伴企业”共同参与的文明实践工作联盟,形成联盟供单、所站排单、基层点单、团队接单、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,建成覆盖城乡的多个文明空间,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。
去年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启动“文明365”小区文明实践集中服务日项目,以每月固定时间、全覆盖进入小区和宅基的方式,把文明实践送到群众身边。
在乘航办事处,“文明365”活动融合民俗表演和公益集市,吸引群众驻足围观;锦绣社区的手工坊里,剪纸、中国结等非遗作品展示引来阵阵赞叹,古诗词问答让青少年流连忘返;前溪社区则把法律咨询、消防教育、理发磨刀等便民服务直接“摆”到居民楼下,实用又暖心……一场场活动,既搭建了邻里互动平台,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文明理念。
今年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将目光聚焦青少年群体,推出文明“十践”青少年文化浸润主题活动。从3月“践·家风家训”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氛围,到4月“践·文明行为”结合清明与地球日传递新风,再到5月“践·农耕劳动”引导孩子体验劳动、传承美德,月月有主题、有特色,持续滋养青少年的精神成长。
清晨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南苑社区的“管家小周”生鲜超市早早亮起灯火。店主周欢将新鲜蔬菜搬上三轮车,准备为附近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货上门。
从泗洪来到港城二十余年,这位“新市民”凭借一家生鲜小店,渐渐成为受信赖的邻居。他每天凌晨采购新鲜食材,坚持为特殊群体送货,还发起“生鲜助农”计划,帮助本地农户销售蔬果。几年间,从50平方米的小店扩展出20多家连锁店,也成为连接邻里的暖心驿站。
关心困境儿童的崔艳,16年来累计服务4300多个小时,被孩子们称为“崔妈妈”;善港村志愿者刘钰从“被帮助者”成长为“助人者”;残疾人公益陪跑师方熳,帮助30多名残疾青年成为专业咖啡师……这些凡人善举聚光成炬,照亮了区镇的文明底色。
截至目前,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已拥有注册志愿者3.8万名,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。
暨阳社区“109”志愿服务队成立10多年来,累计招募700名志愿者;今年,该志愿服务队助力谷渎港暖“新”驿站运维,持续为周边新业态劳动者、居民提供暖心便捷的服务;杨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持续开展理论政策宣讲、文化文艺、科普宣传、心理关爱、环保公益等服务,今年以来,该支队开展活动4460场,参与志愿者上千人次,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。
如今的张家港经开区(杨舍镇),百姓的“微行动”正汇聚成文明的“强电流”,为区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这动能里,有治理者搭建平台的初心,有建设者打磨细节的匠心,更有每个普通人参与其中的真心。这份“共治共享”的生动实践,正是新时代城市文明最动人的“杨舍注脚”。(记者 陈梦娇)